归咎
我发现了我的一个转变,就是基本上码完字后能够很轻松地把标题给填上,而不像以前需要绞尽脑汁,然后绞尽脑汁后还是想不出来,竟会想出“能上来已经不容易了,所以别再让我想标题”这种标题。
我不知道郑渊洁到底对我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他的教育观念毋庸置疑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越来越被社会的发展所证明,问题是很多东西太超前,而且很多东西应该给成年人,给家长看,而不是给孩子看,因为孩子只会看到其中一部分,我曾经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所以反而“被真理所误导”,因为我看到的太多是一个结论,或者一种观点,却不知道beside those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考虑。当然我不是想说这些,只是现在老郑开始频频上媒体了,让我注意到了他,同时我在标题上写的“归咎”两个字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老郑有关家庭成员间“迁怒”的精彩论述。我忘记了有关“迁怒”的讨论是出现于哪一篇童话故事了,但那段论述确实让我记忆尤其深刻。我从那知道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多么经常把自已恶劣的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同时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当然他更想说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迁怒。可事实上,你因为自己的不开心而把怒火撒向与事由根本不相干的身边的亲近的人这个行为是多么地恶劣,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以致太多人以为这是人之常情。想想你生活中有没有因为与恋人吵架后回到家妈妈关心地问你你却没一点好气,有没有因为心情不爽而把想来同你玩的表妹什么的一把推开,有没有因为自己的情绪打翻过递过来的茶杯……
这么一说,我倒不想说归咎了。人是很会找借口的动物。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把马同学拉到一边说,人其实是最能原谅自己的动物,虽然貌似人是最会自责的动物。其实每个人最终都原谅了自己,对自己做出的一切行为,让自己好好地生活在这个beautiful world里面。所以讨论归咎似乎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只是总以为错不在自己,或者即使有错,也是大家的错,总之就是,假如我不是innocent的,那么你也一样。我忘记了本来要说什么的了,可能只是想把一些心理隐疾说出来,有些心理深层的东西,一说出来反而就没有了的,看你有没有这个勇气了。
可是我似乎什么都没说,但文字后面,我好象什么都说了。对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