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好吧,先放美女。只要是美女,哪怕是再小的角色,也会发光滴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科幻片,本片NB爆了。这是对于科幻题材一种叙述方式的尝试,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尝试,80来分钟,像那些有着火爆感官刺激的科幻大片一样,轻松让人进入了故事的设定,开始酣畅淋漓的梦境的旅行。
我这里想说的倒是,我当然是先知道了这部片子讲的是什么的才找出来看的,但是当故事开始往前推进,John讲述他的传奇历史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地方似乎是编剧难以“圆”的:
从一开始碰到梵高的画开始,到后来的碰到了N多历史名人,哥伦布啊,佛祖啊等等,你想想,有什么似曾相识的?对了,《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讲了那样一个传奇故事,并且碰到了诸多历史名人,为什么我不觉得奇怪?因为,那是一个传奇故事,我们看的时候就当一个故事在看,阿甘在荧幕上,我们在电影院,我们只要相信故事的合理性而不需要去追究故事在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性。而故事中的场景显然不是,所有围炉夜话的成员们,他们不是在看电影,他们需要实实在在地证实这个男人说的一切历史上真实发生过,这时候矛盾就来了,编剧不止一遍地说过,虽然活了一万四千年,但他即不是天才,也没有神力,并且对于当前的世界,永远只有保持不断的学习才能了解,所以假如这是真的,那么活了一万四千岁,跟牛逼了一万四千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这种表述还是不足以表达我的想法,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活一万四千年,但你不能保证你接触的人都成为历史名人,你养猪的时候认识一个画家,他刚好是梵高,结果同时又认识一票塞尚啊什么什么的,贝多芬时代,正好又认识贝多芬,佛祖还在世的时候,刚好旅行去了印度,这一切巧合,在故事里好玩,用来让人相信,应该只能让人更加难以至信。
于是悖论出来了,不过不是故事的悖论,而是编剧的悖论:
1,作为编辑你要让人们信服他经历过这么多历史,必然要用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证明,这些事,这些人,都为人们所熟知,如果你尽说些没人知道的事,没人知道的人,那么无法证明任何东西,哪怕你说的是真的,故事毕竟是拍给荧幕前的我们看的,必须用我们知道的事来串通这个故事;
2,正是因为人们熟知这些事和人,那么
- 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些事来虚构John的经历,前提是知识足够渊博的话,这点是做得到的,因为需要的都是我们都知道的知识,我们反过来因为这些知识和我们的知识相匹配,就认同了。事实上屋里一票教授也是这么认同John的。
- 而一旦你把这些人都串起来变成你身边的事,那么这个故事立刻变成了阿甘正传,概率实在太低。
说到概率,我倒是为编辑想过开脱的理由:并不是John经历过那么多名人,而是反过来,他经过了一万四千年,其中有几个人恰好是历史上的名人而已,这在概率上反而更合理,假如一个历史名人都没碰到过,这种概率反而更低。
好吧,就承认概率上他真的只碰到过几个历史人物,然后最大的小概率事件出现了:他正好是耶酥的原型!
这时候串起所有的经历,你会发现,他真真正正参与过的历史事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耶酥的诞生,而其它所有的故事,他是作为历史人物的身边人比如朋友、学生等出现的
好吧,这不证明什么,还是同样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尽可能理解片中的故事,不得不用了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人和事,越是大多数人知道,你偏偏都经历过,这故事就越传奇,而越传奇的事,假如你要让身边人相信,就越困难。想想你的同事突然说一个月前同苍井空在某酒店同坐一趟电梯上楼一样,概率上不能阻止其发生,但是,你信么?偏偏那晚她又跑来你房间向你借剃须刀刮腿毛,你还愿意相信这是真事么?
我这里提出的是一个悖论,而不是质疑,而已。要么不顾概率,把历史(而且必须是进影院观影的普罗大众而不是历史学家才知道的历史)人物堆给他证明他经历过,要么就“真实”地讲一个一万四千年没有名人的索然无味的故事。后者更真实,我们很可能活了一万年还一无是处,或者即使成功过,但作为一个历史的隐者,是没必要碰巧认识那么多注定会历史上留名的大人物的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科幻片,本片NB爆了。这是对于科幻题材一种叙述方式的尝试,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尝试,80来分钟,像那些有着火爆感官刺激的科幻大片一样,轻松让人进入了故事的设定,开始酣畅淋漓的梦境的旅行。我这里想说的倒是,我当然是先知道了这部片子讲的是什么的才找出来看的,但是当故事开始往前推进,John讲述他的传奇历史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地方似乎是编剧难以“圆”的:从一开始碰到梵高的画开始,到后来的碰到了N多历史名人,哥伦布啊,佛祖啊等等,你想想,有什么似曾相识的?对了,《阿甘正传》!阿甘正传讲了那样一个传奇故事,并且碰到了诸多历史名人,为什么我不觉得奇怪?因为,那是一个传奇故事,我们看的时候就当一个故事在看,阿甘在荧幕上,我们在电影院,我们只要相信故事的合理性而不需要去追究故事在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性。而故事中的场景显然不是,所有围炉夜话的成员们,他们不是在看电影,他们需要实实在在地证实这个男人说的一切历史上真实发生过,这时候矛盾就来了,编剧不止一遍地说过,虽然活了一万四千年,但他即不是天才,也没有神力,并且对于当前的世界,永远只有保持不断的学习才能了解,所以假如这是真的,那么活了一万四千岁,跟牛逼了一万四千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这种表述还是不足以表达我的想法,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活一万四千年,但你不能保证你接触的人都成为历史名人,你养猪的时候认识一个画家,他刚好是梵高,结果同时又认识一票塞尚啊什么什么的,贝多芬时代,正好又认识贝多芬,佛祖还在世的时候,刚好旅行去了印度,这一切巧合,在故事里好玩,用来让人相信,应该只能让人更加难以至信。于是悖论出来了,不过不是故事的悖论,而是编剧的悖论:1,作为编辑你要让人们信服他经历过这么多历史,必然要用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证明,这些事,这些人,都为人们所熟知,如果你尽说些没人知道的事,没人知道的人,那么无法证明任何东西,哪怕你说的是真的,故事毕竟是拍给荧幕前的我们看的,必须用我们知道的事来串通这个故事;2,正是因为人们熟知这些事和人,那么 a. 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些事来虚构John的经历,前提是知识足够渊博的话,这点是做得到的,因为需要的都是我们都知道的知识,我们反过来因为这些知识和我们的知识相匹配,就认同了。事实上屋里一票教授也是这么认同John的。 b. 而一旦你把这些人都串起来变成你身边的事,那么这个故事立刻变成了阿甘正传,概率实在太低。说到概率,我倒是为编辑想过开脱的理由:并不是John经历过那么多名人,而是反过来,他经过了一万四千年,其中有几个人恰好是历史上的名人而已,这在概率上反而更合理,假如一个历史名人都没碰到过,这种概率反而更低。好吧,就承认概率上他真的只碰到过几个历史人物,然后最大的小概率事件出现了:他正好是耶酥的原型!这时候串起所有的经历,你会发现,他真真正正参与过的历史事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耶酥的诞生,而其它所有的故事,他是作为历史人物的身边人比如朋友、学生等出现的好吧,这不证明什么,还是同样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尽可能理解片中的故事,不得不用了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人和事,越是大多数人知道,你偏偏都经历过,这故事就越传奇,而越传奇的事,假如你要让身边人相信,就越困难。想想你的同事突然说一个月前同苍井空在某酒店同坐一趟电梯上楼一样,概率上不能阻止其发生,但是,你信么?偏偏那晚她又跑来你房间向你借剃须刀刮腿毛,你还愿意相信这是真事么?
我这里提出的是一个悖论,而不是质疑,而已。要么不顾概率,把历史(而且必须是进影院观影的普罗大众而不是历史学家才知道的历史)人物堆给他证明他经历过,要么就“真实”地讲一个一万四千年没有名人的索然无味的故事。后者更真实,我们很可能活了一万年还一无是处,或者即使成功过,但作为一个历史的隐者,是没必要碰巧认识那么多注定会历史上留名的大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