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表示马云对996的解释是一种洗脑文化。“希望美好生活,希望被尊重,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每个人的权力。但是马云所说的“成功”是少数人的事情,毕竟,这个世界是由他眼里“不成功”的芸芸众生构成的,有钱、有名或者名利双收的是极少数。把“成功”定义成人生的目标,会误导你无止境地付出,最后,大部分人没有得到期待的回报。” 她直言,每一个员工都有资格对老板说:“我在劳动合同里许诺出卖的只是我的劳动,不是思想的自由和选择价值观的自由。”

包括马云和刘强东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都在为受争议的 996 工作制背书,他们大谈奋斗文化、拼搏精神的时候,都会做一种许诺:只要你足够拼,就能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但是金字塔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只有极少数幸运儿可以爬上那棵大树。所以人们才会普遍把老板的许诺当做画大饼。年轻人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并不反对拼搏、奋斗,只是希望能兼顾工作与生活,可以有时间谈恋爱,有时间陪家人,有时间享受生活。但长期以为,中国的商业领袖们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对公众发言,表现出来的形象都不像是世俗生活中的正常人。他们推崇的奋斗文化带有太多禁欲、苦情的色彩,总要把人之常情妖魔化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是另外一种 “存天理灭人欲”。

在我看来, 我国的初代资本家通过奋斗得到了远超想象的财富, 并实现了阶级跃迁, 回过头来打心底不理解如今的年轻人怎么就消解奋斗的意义. 而事实上, 他们谨慎地回避了社会财富聚焦在少数人手中, 以及成功, 也仅仅是对少数人而言的人类社会根本规律, 也回避了不成功的话那些付出值不值得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的成功, 一来不叫成功, 二来不足以形成阶级差, 三来根本就形成不了少数人控制多数人的现象从而使得成功创业者与普通员工财富体量的巨额差别, 所以他们是不可能也不愿意去说, 你就做个普通人吧, 社会本就是由几乎所有的普通人, 和少数杰出的人构成的.

最后,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 没有人是通过坐班达到的成就, 商业巨子们把奋斗局限在工作层面, 本身就是一种巧妙的偷换概念. 只要愿意, 我可以在一个岛上看十年的星星, 记录少量数据, 但是你把这种态度与付出变成一个职场人应该有的追求和操守, 只能说, 话语权在你们那, 随你们胡说吧